
冬陽煦煦,株洲市天元區栗雨街道中路社區的荸薺基地里,市民攜家帶口,涌入這片生機勃勃的田野,體驗采挖之樂。
基地負責人譚新輝滿面春風,他熱情招待每一位客人,并翻土:“把泥翻松,挖起來不費勁,能挖很多。”
近年來,中路社區與農業大戶共同努力,種上了艾草、草莓、荸薺等,喚醒了這塊沉睡的土地,鼓起了居民的“錢袋子”,而這份“采摘經濟”樣本,也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小荸薺種出好“豐”景
“為什么叫荸薺呢?”近日,湘水灣幼兒園的孩子們來到荸薺基地,翻土、挖荸薺、捉蚯蚓,玩得不亦樂乎。
這一幕,是荸薺基地近段時間每日的常態。自去年底以來,市民游客絡繹不絕,讓這塊地更熱鬧了。
譚新輝的喜悅中藏著成就感。他是土生土長的中路居民,也是社區的兩委成員,對這塊閑置土地有著更深的認識和擔憂,“搞農業辛苦,年輕人都愿意去園區工作,不愿意種地了。我想把社區搞得紅火,讓大伙兒有信心,我愿意先試試”。
可種什么呢?
在外學習考察時,譚新輝看中了荸薺這種作物,當年種植就能結果。
2023年7月,他租下社區合作社的23畝土地種植荸薺,還聘請了周邊居民負責看守場地、施肥、防治病蟲害等工作,為居民們提供了額外的收入來源。
2024年,暖冬,基地迎來大豐收。他算了一筆賬:如果市民想要來挖荸薺,每平方米收費10元,10平方米起挖,100元的地塊最少能挖出50斤荸薺。“2024年12月22日開園當天,基地的收益就有6000元。”
他說,每畝收益有6500元,開園不到一個月,23畝的基地已經被挖掉了三分之二,僅剩6畝供市民體驗。
“人氣旺盛,生意興隆,大家都賺錢了。”中路社區黨總支書記胡融感慨地說,附近居民對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充滿了信心。
“采摘經濟”鼓足居民錢袋
荸薺基地的“走紅”并非偶然。
2021年,中路社區對荒地進行翻耕整治。上百畝土地經過翻整,卻無人愿意種地。如何高效利用土地,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社區兩委四處考察,最終選定艾草項目作為突破口。
“社區以合作社的形式,從居民手中流轉了90畝土地,引進了艾草種植大戶。”胡融說,由于艾草喜旱的特性,只有20畝地勢較高的區域種植效果良好,其余區域則不盡如人意。合作社立即對這些區域的種植項目進行調整,引進了草莓種植大戶。
草莓基地占地30畝,擁有10個大棚。負責人戴先生介紹,這兩個冬天,生意都很紅火,一年下來,草莓基地的收益超過數十萬元。他說:“中路社區距離中心城區不遠,為了提升基地的吸引力,社區還在路口處畫了整面墻的草莓墻繪,很吸睛。”
居民也獲益良多。胡融說:“這些采摘園都雇了周邊的居民做事,除草、掐頂這些工作大多請附近五六十歲的居民來做,草莓基地每年能幫這些人增加1萬多的收入。”
艾草、草莓、荸薺基地、露營基地等項目,在中路社區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產業,豐富了市民的休閑體驗場景,為社區提升了熱度。
譚新輝正打算,2025年將荸薺基地交給專業人士打理,自己全身心投入社區事務。他說:“基地已經吸引了居民和種植大戶的關注,來洽談了幾次,大家看到了‘錢景’,更看到了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的美好前景。”
責編:張彌郁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